屋上的提琴手

2008020308:18


 

這是首我很喜歡的曲子,因為它恰似我心情的寫照.

我曾在麗星郵輪上點唱此曲,也不知是我發音不標準,他們不知我所云....

(老媽媽不會英文啦).    所以只好改點My  Way.

 

 

父親母親在女兒的結婚典禮上唱出,在不知不覺間,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

 

SUNRISE   SUNSET 日出.日落

這是我帶大的小女孩嗎?
這是那個在玩耍的小男孩嗎?
我不記得他們有長大啊
他們是何時長大的?
她是何時變成個美人的?
他何時長得這麼高的?
他們昨天不是還很小嗎?

日出,日落
日出,日落
時光飛逝
幼苗在一夜間長成向日葵
在我們注視下綻放

日出,日落
日出,日落
歲月飛逝
季節不斷更替
滿載著歡欣與淚水

我能賜予他們甚麼智慧箴言?
我能幫忙他們減輕負擔麼?
如今,他們必須日復一日相互學習
他倆看起來就是天造地設
就像新婚夫婦的模樣
風雨中可有我遮風擋雨之處?


 

主題曲的小提琴由著名小提琴家艾克斯.特恩幕後演奏 . 

 

 

《屋頂上的提琴手》一劇,由猶太人製作、猶太人導演、猶太人編劇、猶太人作曲、猶太人作詞,講的是猶太人的故事,唱的則是道地猶太民族的音樂,作品誕生的年代恰好是風起雲湧的六○年代初期,劇作環繞著當時美國人文社會最欠缺的歷史省思發展,無論文化意義、商業價值等都無可匹擬,票房鼎盛不說,更迅速轉戰國際,在許多亞洲和中東國家獲得極大的迴響。



《屋》劇的故事若要簡單說明,其實用三個字就能講完︰「嫁女兒」。

劇中,奶品商人特夫伊有五個女兒,三個大的已達適婚年齡,原本特夫伊打算遵循傳統,也就是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訓,將她們存貨出清,誰知大女兒早和青梅竹馬的窮裁縫師互許終身,二女兒則和在他們家中客居的激進派革命學生看對了眼,三女兒變本加厲,居然悄悄和「非我族類」的白俄羅斯農民心心相印;

面對三個女兒的終身大事,特夫伊簡直束手無策,一開始,他編了個惡夢,騙老婆說過世多年的老祖母許婚,要大女兒嫁給裁縫師,接著,他甜言蜜語哄著老婆,說年輕人的世界要講「愛情」,我們這一套早就過時了,然而,當老婆大人乾嚎著嗓子跑到寒風淒淒的荒野道上,告訴他小女兒離家私奔的消息時,他緊抱住即將崩潰的妻子,對她說了一句:「回家吧,家裡還有兩個女兒要養」。

在特夫伊夢一般的回憶裡,三個女兒和象徵傳統的提琴手在夕陽下共舞,然後一個接著一個被她們自己選擇的終生伴侶--窮裁逢、革命學生、白俄籍農民--魚貫帶開;

夢醒了,小女兒哭喪著臉,佇立在荒原上懇求特夫伊能諒解並接納她,特夫伊揮手趕跑女兒,他怎能為了女兒一己的幸福而背棄自己--以及整個民族所信仰的、盡力維護的一切?


大女兒在婚後盡心持家,裁縫店內總算添購了一台縫紉機,再也不必窮縫窮縫地;可是二女兒卻接到遠方來信,說是革命學生因故被捕,急忙提著行李預備搭車趕赴愛人身邊;

小火車站上,霧野蒼茫-經不住父親再三逼問,二女兒才告訴特夫伊她的去向-原來她要隻身一人遠征西伯利亞,到勞改農莊裡和革命學生完成婚禮。

特夫伊忍不住老淚縱橫,事已至此,難道還悔婚,把女兒拽回家不成?老爸爸無語問蒼天,只喃喃說道,天佑她穿得夠暖!



好事難成雙,禍害不單行-俄羅斯境內四處都是驅逐猶太人的壞消息,許多城鎮被迫遷村,安納塔夫卡裡同樣人心惶惶地,終於,鎮上警長帶來沙皇的一紙命令,要特夫伊以及所有人在三日內變賣家產,遷離該處。

猶太教士的兒子悲痛地問父親:「我們一輩子都在等待彌賽亞神蹟-難道這不是神蹟降臨的最好時機嗎?」猶太教士摸了摸他睿智的白鬍子嘆道:「看來,我們得把行李收拾收拾,到別處去等了…」



三日期限已滿,村民攜家帶眷上了路,裁縫、大女兒一家把新生的孩子和寶貝縫紉機共置在行李車的最高處,預備移往別村,等賺夠了錢再另覓出路;

特夫伊夫婦和二個小女兒收拾好車駕,和鄰居朋友道了再會(你要去美國,我也要去美國!你要去芝加哥,我要去紐約,這兩個地方應該不遠-啊!以後又多了一戶可以走動的人家,便踏上遠征的長路。

面對未來,他不知該如何行止,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驀地,他聽見荒原上傳來提琴手的樂聲,回頭一望,提琴手正在後邊不遠處對他微笑,特夫伊綻開嘴,向提琴手使了個眼色,邀他一道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