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滿 54 歲才停經,而停經後半年就發現罹癌,因此希望如果晚停經的婦女
們,能於門診或做子宮頸抹片時要醫師多做一項陰道及腹部超音波,這樣可
以知道子宮內膜是否有增厚的現象,才能早日知道是否有病變.
為了自己的健康>>>>切記!! 切記!!
在我的家族中,完全沒有罹癌病史,但我罹癌了.
我罹患子宮內膜癌再轉移至卵巢癌,而這兩種癌症,不是六分鐘護一生的
子宮頸抹片,可檢查到的(因為我每年定期檢查,都是正常的).
因此我希望所有的女性們,能更深切的對婦科腫瘤,有更深層的認識.
拍攝於日本京都圓山公園
子宮內膜癌
子宮主要有二層構成,外層是肌肉層,而內層則是每個月月經的來源,子宮內膜癌就是由子宮內層的子宮內膜細胞產生癌變,其發生率約每 100 人就有 2~3 人(美國)。
50 歲以後發生率較高,約占子宮內膜癌的 70 %,所以年輕女性較少見, 40~50 停經前佔了 25 %, 40 歲前的子宮內膜癌只佔全部子宮內膜癌的 5 %。
剛開始癌細胞由子宮內膜開始擴散至全部子宮內膜,進而侵犯肌肉層、子宮頸、膀胱、腸道或更達到器官,假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第一期的治療復原率約 95 %。
危險因子
子宮內膜癌的最大危險因子,有以下的情況:
• 很早來初經。
• 停經的年齡較晚。
• 雌激素量高於黃體素。
• 沒有小孩。
• 肥胖。
• 糖尿病、高血壓。
• 月經經常不來,增加內膜增生的機會,如 PCOD 。
另外,乳癌的患者可能有較高的雌激素,有較高的子宮內膜癌罹患機率,有這種情況則應每年有子宮內膜刮除檢查,若有肝臟方面的疾病,則危險性也較高,因為過多的雌激素都是由肝臟代謝的。
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是停經後的出血或任何不正常的出血,如:大量的經血,經期間的點狀出血。
假如是 35 歲前不正常的出血,通常是因荷爾蒙的不平衡,而超過 35 歲有不正常的出血,有其他的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存在,或有水漾般或膿狀的分泌物,都建議能有子宮內膜取樣檢查。
不像大部分的癌症沒有明顯症狀,子宮內膜癌早期即會有不正常出血,較易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陰道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的厚度,太厚的內膜表示內膜增生,需進一步刮除檢查,也可做子宮內膜取樣,可在門診用一小管子,進入子宮內取少量子宮內膜細胞檢查(因採樣範圍有限,適用於停經前婦女的出血檢查,因停經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較高,需有較廣泛的子宮內膜刮除檢查),另外,若不是惡性引起的出血,子宮內刮除術也是一種治療的方法,而子宮腔鏡可進入子宮腔,觀察內部情形看到病兆,直接取樣。
子宮內膜增生是什麼?
子宮內膜增生表示長期只有雌激素的刺激,而沒有黃體素的支持,例如:沒有排卵的情形,因缺乏黃體素的撤回性出血,則造成無月經,通常發生於更年期、停經前,若長期月經週期間隔拉長,月經來的較少,天數也較短,或不規則的月經週期,量多頻繁的出血,可能就要懷疑是否有增生的可能,以子宮內刮除取樣來做病理顯微檢查,分為兩種,一種是典型增生,以後變成子宮內膜癌的機會相當低;令一種是非典型增生(atypia),若長期不治療,則有 25~30 %的致癌可能。
所以非典型的子宮內膜增生,即為一種癌前的變化(precancer),好在這種癌化的過程相當緩慢,平均要 7~10 年,而且可用高劑量的黃體素來治療,但需要子宮內膜刮除(D & C)來追蹤其對藥物的反應如何(追蹤約 3 個月),若沒有改善仍須考慮切除子宮。
子宮內膜癌該怎麼辦?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率非常高,因為癌症早期即有出血及分泌物的症狀,子宮內膜癌也可由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的癌前變化提早預防治療,但有部分子宮內膜癌並沒有經過內膜增生的變化,與雌激素的刺激較無關,通常發生於年紀較大者,也較惡化,則癒後較差。
通常早期發現癌細胞侷限於子宮內膜,則子宮切除有時合併卵巢切除,其治療率高達 95 %,假如癌細胞是非常惡性型,或侵入子宮肌肉層相當深,考慮癌細胞擴散出子宮的可能性,切除子宮後的放射線治療可能是有需要的。
當妳面對開刀時
雖然每天都有許多人走進醫院接受手術,但大部分的人都帶著恐懼害怕的心情,這是需要思考與調是的,這其中包括了開刀引起時的不舒服及危險性,和面對生活造成的干擾與不適。
我覺得病人有主要的決定權,確定是否接受手術,因為妳的身體、生命,不是醫師的,妳應該盡妳所能的了解妳現在的情況及手術和藥物所能達到治療的目的與效果,自己收集資料,提出問題與醫師討論,教育自己。當妳了解的越仔細,知識越豐富,妳的焦慮也就會減低,任何的醫療問題,特別是涉及開刀,最容易產生焦慮不安,以下的說明也許當妳面對開刀抉擇時有幫助:
與醫師討論妳的情況
讓醫師解釋妳現在的病情,所有的治療方式及其效果,因為醫師的職責在於提供妳資料,讓妳能選擇最好的方式來照顧妳的健康,討論其危險性及好處,了解手術後恢復的情況,及能恢復正常生活的時間,當妳完全了解整個程序,則會更有理智、平靜的做出決定,假如妳決定是否需要手術,最好能有人陪伴妳與醫師討論,而他(她)可幫助妳一起面對決定,仔細聆聽醫師的說明,提出更多的考慮或問題,有個信賴或愛妳的人一起參與,可給妳更多的幫助。
如果妳覺得還是非常不放心,可尋另一位醫師的意見,在醫療的領域中,很多的決定都是利害相較下,中間有許多的遊走空間,假如另一位醫師的意見與前醫師意見相左,則妳應提出問題來詢問醫師,因為這是妳的身體,妳的健康。
何謂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原發於婦女停經後之一種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隨年齡而增加,雌激素(亦稱動情素)是導致子宮內膜癌的主要原因,任何使雌激素增多的因素是行程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根據美國 1996 年之統計,全美國每年有三萬四千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三千人因此病死亡,有百分之二至三之婦女在其一生中患有子宮內膜癌,最常發生之平均年齡為 61 歲約佔 75 %,但有 5 %在 40 歲以前發作, 20 %在停經前發生,故在任何年齡若有不正常的陰道出血或月經量異常者皆應考慮此症之可能性。
病因及其危險因子
大多數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在年輕或更年期曾經有使用單一的動情素或自身有增加動情素的因子,因而使子宮內膜增生逐漸轉變成子宮內膜癌;但亦有少數婦女發生子宮內膜癌與動情素無關,多見於高齡停經後,身體瘦小型,在美國多見於亞洲人或黑人。
形成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
- 未有生育婦女
- 不孕或月經不調者
- 停經年齡延後者(大於 52 歲)
- 肥胖之婦女
- 卵巢腫瘤而導致動情素增高者如多蘘性卵巢,特殊性卵巢瘤
- 停經婦女單一使用動情素未合併黃體素做更年期 HRT 者
- 糖尿病或高血壓者
- 使用抗乳癌藥物 Tamoxifen 者
一般症狀
- 陰道出血 :90%之子宮內膜癌患者有異常的陰道出血現象
- 5%無症狀,無特異症狀,只在例行婦科檢查中發現。
- 停經前之異常出血,月經不規則,經量異常多有大量血塊並合併有前述危險因子之患者。
- 更年期及停經後之出血,尤其是沒有使用任何荷爾蒙之狀況下,若有陰道出血應立即檢查其原因,有10%之婦女在停經後出血是子宮內膜癌。
- 帶有血絲及異味的分泌物增多
- 腹痛、子宮積膿、貧血等
- 體重無故減輕多見於後期患者
子宮內膜癌的篩檢
目前並無有效而明確的篩檢法則,子宮頸口抹片檢查就是再含有危險因子的病人亦無其敏感性與特殊性。近幾年來超音波檢查的進步,尤其是陰道式超音波檢查或許是將來可採行之篩檢工具。
診斷
- 子宮內膜切片或D&C(子宮頸口擴張及刮除術)可達90~98%之正確診斷 。
- 子宮頸口抹片檢查 :主要目的是為了子宮的篩檢,對子宮內膜癌的發覺率不高,很多人誤認只要做抹片為陰性,而認為無其他婦女癌症,因而延誤診斷。
- 若有異常出血先做陰道超音波檢查,在做子宮內膜切片 :因陰道超音波很容易看到子宮內膜之厚薄及異常,若內膜增厚到一定程度,立即採子宮內膜切片既方便又正確而合於經濟原則。
- 子宮內視鏡檢查 :因費用較高,而且不普遍,通常保留在特殊狀況下才使用,如切片檢查為陰性,仍然出血者,無法用一般方法取得標本者,子宮鏡是檢查子宮內膜瘜肉及子宮內膜肌瘤的好方法。
- 血清中CA125之檢測 :若增加太多則顯示內膜癌轉移子宮體外,可做將來手術治療之參考。
臨床分類
根據1971年FIGO(國際婦產科學會)之臨床分類如下:
- 零期 :內膜癌只局限於子宮內膜部位。
- 一期 :內膜癌侵襲只限於子宮體。
- 1a:子宮內腔長度為八公分或八公分以下。
- 1b:子宮內腔長度為八公分以上。
- 二期 :內膜癌侵襲子宮體及子宮頸,但未穿越子宮體。
- 三期 :癌侵襲已穿出子宮體,但未超越骨盆腔。
- 四期 :癌侵犯已越過骨盆腔或膀胱、直腸之粘膜。
- 4a:骨盆腔附近器官。
- 4b:傳到遠處器官。
治療
基本原則是越早發現治療率越高,其方法不外乎:
- 外科手術切除 :若是零期或一期早期,將子宮體及子宮頸,雙側卵巢及輸卵管切除即可。
若一期後期或二期以上除了上述手術外尚需附帶切除骨盆腔淋巴腺。 - 放射線治療 :對於因內科嚴重疾病或過於肥胖病患,或內膜癌後期的病人無法進行手術治療者。
- 放射線及手術聯合療法 :若腫瘤過大,用放射線治療隨即做手術切除,或者手術後再加放射線治療,主要是希望減少陰道的復發及骨盆腔淋巴轉移。
- 化學療法 :使用黃體素或化學抗癌藥物往往用於復發或已轉移的患者。
拍攝於日本京都清水寺
卵巢癌
在台灣雖然卵巢癌比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少見,但因為卵巢癌於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發現,往往錯失治療時機,而有高的致死率,雖然卵巢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 50 歲至 75 歲間發生率最高。
危險因子
卵巢癌的發生與家族史有關,但遺傳僅佔卵巢癌病歷的少部分,真正的危險因子,主要與每個月卵巢排卵過程中,卵泡從卵巢表面來出,表面細胞受到破壞,於修復的過程中,細胞基因產生突變有關,因此排卵次數越多,圖變的機會愈大,則癌症的發生率越高,以下的情況會增加卵巢癌的機會:
• 從來沒有生過小孩的婦女。
• 高齡產婦。
• 停經較晚的婦女。
• 從沒有服用避孕藥。
• 子卵巢癌的家族史。
• 有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等癌症家族史。
症狀
卵巢癌早期並無症狀,通 常是由 醫師於常規內診檢查而發現,而晚期的症狀如:腸胃道的不適,腹部的脹痛等。
診斷
因沒有一個簡單,完全可靠的篩檢方法(像抹片對子宮頸癌的篩檢),因此對沒有症狀的早期卵巢癌或高危險群婦女,最佳的診斷方法是常規的骨盆腔檢查,另外在停經婦女,因卵巢癌機率較高,可以每年血中的 CA125 來追蹤,及陰道超音波檢查來早期發現。 CA125 是一種細胞表面的蛋白質,某些卵巢癌的患者血液中的濃度會升高,而有一些非癌症的情況也可能升高,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骨盆腔炎、懷孕或月經來潮。其他如:肝炎或大腸癌也會升高。
而陰道超音波可由其卵巢的大小、型態、有無腹水、單側或雙側來判斷惡性的可能性,或藉由腫瘤血管的血流阻力 RI 或 PI ,作為良性惡性的參考。
治療
卵巢癌的治療是根據卵巢癌的細胞類型及擴散的範圍,配合當時的年紀、健康狀況及是否生育等情況來考慮,若卵巢癌發生於年輕未生育的婦女,且相當早期,僅發生於一邊卵巢,通常只切除一邊,保留其生育能力。
卵巢癌的開刀是需切除卵巢、子宮、子宮頸、輸卵管、大網膜,而卵巢是分泌女性荷爾蒙的主要器官,一旦切除,即有更年期的症狀,如:熱潮紅。
有時手術完,仍需要一些輔助的治療,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等。
分期
卵巢癌依其侵犯的部位可分為第一至第四期。
癌細胞可穿透卵巢之被膜而直接侵犯至子宮、輸卵管或其他骨盆組織(第二期),亦可經由淋巴腺轉移。
Burghardt (1991) 報告肉眼認為是第一期的卵巢癌發生淋巴腺轉移的機率為24%,第二期為50%,第三期為73%,第四期為74%;骨盆腔淋巴腺轉移與主動脈旁淋巴腺轉移的機率差不多。
穿過卵巢被膜之癌細胞亦可散播至腹膜腔造成腹腔內轉移(第三期)。
轉移的癌細胞可阻斷橫膈膜的淋巴管因而引起腹水,另也可能經過橫膈膜而至肋膜。
卵巢癌的期別需手術後才能確定(除非有遠處轉移)。
卵巢癌在診斷時為第一期者有19%,侵犯骨盆腔者有7%,腹腔與遠處轉移者有68%。
在病人接受完化學治療後,可以下列檢查來追蹤病人的現在的病況。
(1)
影像診斷:電腦斷層 (CT)、超音波 (sonography) 或核磁共振造影 (MRI)。但無法診斷小於1至2公分的病灶。(2) 血清腫瘤標記:無法準確地測出小體積腫瘤的存在或早期的復發。
(3) 腹腔鏡 (laparoscope) :偽陰性 (false negative) 很高, 無法評估腹膜腔後 (retroperitoneum) 的情形, 且無法進行二次腫瘤切除。
(4) 二次探查 (second-look operation)
可評估整個腹膜腔, 主動脈及骨盆淋巴結。發現腫瘤時, 可做大範圍切除。若腫瘤太大無法切除且造成腸塞時, 可做緩解性手術 (decompressive surgery),故二次探查仍有其不可替代性。